這幾天在家休息沒怎麼出門
看了幾部片子
其中一部叫做 The Fever
從中間看起的
女主角是一位紐約事業成功的女性
到了其他國家旅遊
看到一些國家人民貧困受迫害的生活
引發他強烈的不安與愧疚感
無法想起自己原本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
這樣的價值觀重建
只有他再次回到該國
貧富的差距與富人的藉口
他覺得他的人生充滿了謊言
這部片子很多是自我對話
他有一位鄰居講到了關於非洲飢荒的看法
他說 "我又能如何?難不成搭上飛機把我中午買的沙拉拿去給他們吃嗎?"
另一位朋友說到 自己跟他的housemaid都喜歡香檳
但是差別是 一個買得起 一個買不起
難不成因為另一個人買不起就得自責嗎?
不 因為如果腳色互換 相信買得起的人也不見得會同情那個買不起的人.
我想起了之前去當intern義工
坐在view很棒的會議室裡
研究的議題所受影響的人 是那些社會上受迫害的人
暑假的實習
聯合國的餐廳景色非常棒
眺望出去就是一片草地跟日內瓦湖
在裡面開會 討論的議題所涉及的也常是社會上弱勢的族群
覺得在這樣的地方待著真的是一種privilege
想起了邁阿密Keywest海灘
窮人居住的地方離海灘非常近
但是 就是被一圈柵欄之類的屏障隔絕了起來
這就是貧富之別
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the society?
這個問句的答案可能很主觀
如果能完成這項任務的人 主要是擁有資源的人
通過這些人的觀點所改善的世界是否真的是the underprivileged想要的世界?
到底 是誰決定怎樣的世界是under a good condition?
物質上的均等如果有現實上的難度
那至少每個人應該可以有其free will
如果通過教育可以引發這樣的思考
教育又是國家掌握的資源
說穿了可能還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在驅策整個社會往某個方向前進
================================
士別三日 是否讓人刮目相看?
好一陣子沒回家
家裡的門怎麼開都快忘了
但是要開的時候只要不想太多還是打得開
一些小細節雖然幾個月沒有做
但是做起來還是有那份熟悉度
之前在美國一直想找的一本書
原來就放在某個地方
上次回家行程滿檔
這一次就悠閒一點
附近的商店有了一些改變
有些企業也易主了
N.在找工作
RY還是用功念書
Y.C.開始了新學期
Slavia一樣那樣睿智
我想起了上回HB回家跟了幾百人碰上面
很有效率
聽說有同學要訂婚了
整個傻眼 還是由衷祝福
也許我會習慣不是學生的生活
如果是日本幕府時代的武士劍客
如果是中古時代的騎士
如果是江湖中人
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身分會有如何的生活與境遇?
為什麼我是我?
這些問題 還是等發呆的時候慢慢思考好了
工作方面 似乎有了很神奇的發展
好多人在奮鬥著
自己也能盡點力 就好好努力吧!
剛剛看了一篇同學的文章
其中一句話大致意思是
寧可失敗 也不要有遺憾
繼續保持這樣的精神 振作!
- Oct 23 Thu 2008 08:28
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